5db117462a481

快速导航

Quick Navigation

我国能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研判

来源: 江西江能物贸有限公司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1-12-8 13:05:18 浏览次数: 307

  “十三五”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加快向清洁化转型,但同时面临核电与抽水蓄能发展滞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于预期等诸多难题。“十四五”期间,在新发展格局和碳排放目标约束下,我国能源行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总体来看,我国能源“十三五”规划大部分指标能如期或提前完成,但天然气消费占比、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完成难度较大。

  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能源总量得到合理控制,非化石能源占比高于预期。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低于50亿吨标准煤的目标上限,其中煤炭消费占比56.8%,非化石能源占比15.9%,均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求。能源生产方面,2020年能源生产总量40.8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39.0亿吨,原油1.95亿吨,非化石能源8.0亿吨标准煤,基本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求。

  二是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6000kW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降至305.5克标准煤/千瓦时,电网线损率降至5.6%,均优于预期目标。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降低18.8%,达到“十三五”能源环保目标要求。

  三是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我国能源自给率达82.0%,高于目标2.0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形成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来源,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高达50个,天然气进口来源国达28个。能源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提升,2020年我国地下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达147亿立方米,基本完成规划目标要求。

  不过,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仍面临诸多难题。表现如下:

  一是天然气产量和消费占比均不及预期。“十三五”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呈先升后降趋势,2020年天然气消费占比8.4%,低于目标占比1.6个百分点。2020年天然气产量1925亿立方米,远低于2200亿立方米的目标值。

  二是核电与抽水蓄能发展滞后。受成本及安全等因素影响,2020年核电装机达4989万千瓦,比预期目标低811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3149万千瓦,低于规划目标851万千瓦。

  三是能源利用效率降幅低于预期。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2.7%,低于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

  能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研判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供需两侧推动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全球碳中和加速推进,我国承诺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倒逼我国能源供需格局加快转变。

  能源消费是我国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将加大能源行业清洁低碳转型力度。2035年清洁能源消费将占据主要地位。

  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需求将保持低速增长,年均增速约2.5%,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比《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中的原定目标提前5年实现。到2035年,能源消费总量基本达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35%,煤炭占比降至40%以下。

  具体来看,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清洁能源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能源供给侧将围绕减煤、控油、增气、跨越式发展可再生能源来实现低碳转型。未来我国将延续“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良好态势,继续优先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并举,全面加速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部署,预计到2035年新能源装机超过19亿千瓦,成为第一大电源。进一步提升煤炭清洁化利用水平,严格限制新增煤电,引导煤电机组从基荷为主向调峰电源转变,预计2035年煤电发电量占比降至40%左右。

  二是电力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灵活性资源供给结构向多元化发展。新能源大量接入对电力系统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成为未来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预计“十四五”期间煤电灵活性改造提速推进,将成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撑;储能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与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需求侧响应等均将成为灵活性资源的提供者。

  其次,终端能源电气化率大幅提高,能源消费者角色加速转变。

  一是终端能源电气化率提升,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终端能源消费中,电能利用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0%以上。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持续推进,电能替代作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碳排放水平的重要途径,实施力度将持续加大,预计到2035年电能将成为消费侧第一大能源。2018年我国终端能源电气化率为25.5%,预计2025年将超过30%,2035年达40%左右。

  二是能源消费者角色加快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等规模持续扩大,以及需求响应机制逐渐完善,能源供应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加速从单向供需关系向双向互动模式转变。产销用一体化模式更为成熟,更多能源消费者可以根据市场信号主动调整自身用能行为,实现角色切换,参与电力系统调峰等辅助服务。

  三是绿色能源完整产业链加快形成。能源领域核心技术加快突破,绿色能源技术和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我国将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绿色能源战略制高点,持续攻克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关键技术,有效解决各科技领域产业链中的断点、堵点问题,推进相关领域装备和技术国产化,加快形成完整的绿色能源全产业链。

  四是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预计发电行业将率先纳入碳交易范围,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加快纳入,以市场化手段促进电源结构优化和地区经济调整,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区域供需格局变革。发电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后,煤电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煤电商业模式加速重构,同时倒逼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提速推进,以适应新能源大规模接入。

  五是能源合作重点向绿色产业转移。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持续扩大能源领域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以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目标为契机,推动合作重点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新能源为主转变。有助于形成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的新一代合作格局,从以产品出口为主加快向能源装备、技术、服务等多元化合作模式发展。

  能源电力行业有关应对策略及建议

  首先,助力能源低碳转型,加快构建灵活高效电力系统。加强新发展格局叠加碳排放约束对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影响的研究,优化中长期电网规划布局,建设适应源网荷储充分互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电力系统。

  其次,促进能源协同发展,提升能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利用与多品种新能源协调发展,加强区域能源协同规划,提升能源安全供应水平。进一步加强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和电力系统风险防范能力,防止极端天气下因需求爆发式增长而出现能源供应大范围短缺等问题,提升能源应急保障能力。

  最后,发挥电网企业平台作用,推动能源产业价值链高质量发展。电网企业对于上游的设备供应链商以及下游的售电公司、综合能源公司等具有明显的供应链整合优势,可充分发挥电网企业平台作用,促进能源行业“抱团出海”、加快绿色供应链建设,推动能源产业链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作者: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 肖天颖 黄豫 聂金峰 席云华 孙思扬 杨少瑞 刘平)